2008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上,多位專家呼吁,面對國際金融危機,我國應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提升行業國際競爭力,在金融危機中尋找機遇,進一步提升基礎裝備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做強實體經濟的根基。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呂政等專家指出,制造業、采掘業、建筑業等工業三大骨干行業中,制造業是根本,而裝備制造業則是“根本的根本”。目前,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動蕩,國內裝備制造業也面臨挑戰,在這個階段,提升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能力,占領產業制高點具有尤其重要的意義。
呂政認為,目前先進制造業仍然是國家綜合經濟實力的基礎!笆濉币詠,我國裝備制造業在制造能力和產品研發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逐步縮小。目前已經形成了門類齊全并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的制造和研發體系,制造規模居世界第4位,但我國裝備制造業仍面臨基礎技術、基礎材料發展滯后、自主創新能力薄弱、研發投入偏低、新產品市場準入難等瓶頸制約。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長朱燾認為,中國裝備制造業要實現升級,完成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不能忽視一個關鍵環節——中國設計,工業設計實際上是工業創新的靈魂,而中國工業設計還相對薄弱。
全球知名咨詢機構理特管理顧問公司全球首席執行官邁克爾(MichaelR.Tram)博士說,金融危機對中國這樣具有實力的國家可能會成為機遇,尤其對于裝備制造業這樣受金融危機沖擊較小的行業,是引進世界先進技術,形成自主核心競爭力、完成產業升級的“黃金機會”,做強裝備制造業,將有力推動中國經濟平穩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文虎認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產品是中國提升裝備制造業的關鍵。高技術含量是高質量產品的核心,是高附加值產品的保證。他提醒,引進技術要成為技術創新的起點,必須向前邁步,裝備業一定要努力走出“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怪圈。 |